云无心

【中国通史之古代史】“知兴知衰知未来” 纪录片解说词文本87

倚阑:

 


第八十七集 万国来朝——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

 


唐朝,当时世界上最先进、最文明、最强大的国家。它对本国文明充满高度自信,它拥有包容世界的宽阔胸怀,它是当时国际经济、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,它是世界舞台上一颗最闪亮的明星,照耀着四方来朝的嘉宾。


 


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家不顾千山万水的阻隔,争相与唐朝交往呢?唐朝对世界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?


 


唐朝时期,中国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各方面同世界各国有着十分广泛的联系,这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:唐朝国家统一,国力强盛,经济繁荣,文化昌盛,对外政策开明以及对本国文化的自信等等。除此之外,中西之间的发达交通,即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,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。


 


那么,从西汉时就开通的丝绸之路,到唐朝又有什么新发展呢?


 


与汉朝的丝绸之路相比,唐朝对这条路的控制更稳固了。丝路上的西域和中亚地区都建立了稳定而有序的统治秩序,那种小国林立的局面基本结束了,所以唐朝的丝绸之路更加畅通,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人们也越来越多,而且身份各不相同。除了商人、士兵,还有一些为了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。


 


唐朝陆上的丝绸之路有了很大发展,那么海上丝绸之路又有什么新发展呢?


 


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,相比西汉,最远可到达波斯湾。由于海上贸易的繁荣,唐玄宗时,在广州设立市舶司主管外贸事务,这是中国第一次设置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。此外,扬州、泉州、福州、明州也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。


 


唐中叶以后,通过海路来华经商并定居下来的外国商人很多,主要是大食和波斯商人。那么,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,唐朝主要和哪些国家有经济、文化联系呢?


 


公元675年,新罗统一朝鲜半岛,与唐朝保持稳定的朝贡关系。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,很多新罗商人也到中国经商。当时新罗侨民在华者为数甚多,很多城市都建有“新罗坊”。


 


他们把唐朝先进的文化带回到新罗,新罗时期遗存的一些石塔、砖塔、石灯、城郭建筑和王陵碑碣大都依据唐朝规制建造,新罗的茶叶种植也是在唐朝影响下发展起来的。当时的新罗“号为君子之国,颇知书记,有类中华”,可见受唐朝影响之深。


 


此外,还有一个亚洲国家深受唐文化影响。隋唐时期,中日两国交往密切。隋朝时,日本曾4次遣使至隋。唐朝建立后,日本沿袭旧制,继续派出“遣唐使”,终唐一代共达15次之多。


 


使团成员中,很多是日本的饱学之士和各行业的专家里手。他们回国后,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,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,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。


 


这其中,为中日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有吉备真备、阿倍仲麻吕、空海和尚等人。他们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呢?


 


吉备真备,在华留学十几年,回国时带去大量中国书籍和文物,后来在日本任大臣,致力于日本的改革和推广唐文化,为日本文字的创制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
 


还有阿倍仲麻吕,又名晁衡,在中国与诗人李白、王维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他在归航途中遇险,李白听闻他遇难的消息后,挥泪写下了《哭晁卿衡》:“日本晁卿辞帝都,征帆一片绕蓬壶。明月不归沉碧海,白云愁色满苍梧。”深刻表达了两人的诚挚友谊,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颂千年的不朽名作。幸好,晁衡命大,死里逃生,又返回了中国,后一直留在朝廷做官。


 


还有空海和尚,他将佛教密宗从唐朝传入日本。


 


随着遣唐使的往来,也有不少唐朝僧人东渡日本,其中鉴真大师最为著名。鉴真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邀请,赴日本传授佛教戒律,在12年中先后5次坐船东渡,但是因为风浪、触礁、沉船等等原因都失败了。


 


公元753年,鉴真第六次东渡,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。此时,他已经年近七旬,双目失明,但是他毅然作为律宗高僧,担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。正是在鉴真的坚持下,才使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。


 


鉴真还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,并将雕塑、绘画及建筑等唐朝文化成果传播到日本,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
 


唐王朝除了与邻近的新罗、日本交往密切,与其他南亚、中亚、西亚,甚至欧洲、非洲有没有联系呢?如果有,又有什么样的商业联系和外交往来呢?


 


南亚的印度、巴基斯坦和孟加拉,唐朝时称为“天竺”。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,两国的高僧起到了桥梁作用,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玄奘。


 


玄奘,俗姓陈,名袆,本是儒学世家出身。玄奘少时,因家境贫苦,跟长捷法师住净土寺学习佛经。13岁时,因天资聪颖,被破格入选洛阳度僧。


 


他后来多处游历,学习佛法,在学习过程中,发现当时唐朝流行的佛教经典杂乱无章,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去天竺求取真经,以求得佛教的真谛。


 


他于公元629年开始了这一大胆的西行计划,从长安出发,途径新疆和中亚各国,历尽艰辛,终于到达天竺。他在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学习,后来在印度从事讲学和著述,获得很高声誉。


 


公元643年,玄奘携带大量佛学经典,沿丝绸之路南线返回长安,行程25000多公里,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壮举。后来,明代文学家吴承恩以玄奘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《西游记》,描写了唐僧西天取经的神奇故事。


 


这本书虽描写了人、神、怪,极尽想象之能事,却并非完全虚构。书中九九八十一难的旅途正体现了艰难曲折的丝绸之路,而玄奘在旅途中忍受的孤寂和遭遇的困难又何止九九八十一难呢?


 


除了南亚的天竺外,唐朝与西亚的波斯、大食和东罗马也有往来。它们又是什么样的国家呢?


 


波斯就是今天的伊朗,早在西汉时,两国就有往来。唐高宗时,波斯萨珊王朝遭到大食进攻,其王子卑路斯率残部流亡长安。唐政府收留了他,并授以官爵。


 


唐朝与波斯的经济、文化联系十分密切,大量波斯人来唐经商,他们以经营珠宝珍货为主,擅长辨宝,往往积财巨万。中国的丝绸、漆器等物源源不断地输往波斯,而波斯的宝石、珊瑚、香料、药品等输入中国。


 


波斯文化很有特色,许多充满萨珊风格的艺术品曾流行中国。更为重要的是,摩尼教、祆教和景教东渐中国,在唐代影响巨大,被称为“三夷教”。


 


波斯的西边是大食,即阿拉伯帝国,是由伊斯兰教教主穆罕默德创建的。它兴起后迅速向外扩张,到八世纪初,阿拉伯人已经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,疆域到达帕米尔高原,临近唐代的西域,成为地跨亚、非、欧的大帝国。


 


唐朝和大食曾长期在中亚角逐,特别是公元751年,唐与大食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的怛罗斯展开决战,最终唐军大败,从此退出中亚。


 


但唐与大食的经济文化联系却从来没有中断过,从公元651年到798年,大食向唐朝正式遣使37次。唐中后期,大量的大食商人入华经商,他们多沿海路而来,住在广州、泉州等沿海城市。


 


大食与唐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曾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果,如中国造纸术的西传,中国的罗盘针、火药也传到了阿拉伯,并从这里传入欧洲。同样,阿拉伯在天文学、数学、医学等方面的成果也传播到中国,聚居在广州蕃坊的大食商人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境内,这都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交流事件。


 


此外,唐与拂菻也有交往。拂菻,也就是东罗马帝国,又称拜占庭帝国。中国的丝绸大量输出,换来东罗马的赤玻璃、石绿、金精。此外,东罗马的艺术、杂技也传入中国。


 


总而言之,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、最文明、最强大的国家,与世界许多国家有密切的经济、文化联系。各国的使者走遍千山万水,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争相与唐朝交往。


 


正是有了这种相互交流,更进一步促使开放的唐朝走向鼎盛,使我们深深体会到,只有实行开放的政策,博采众长,兼容并蓄,才能使民族、使国家富裕强大起来,才能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席之地。


 


2024.01.06   Day 937

评论

热度(52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